春季,阴退阳长,寒去热来,此时虽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尤其是早春,天气就好似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因此,若是人们有所疏忽,防护不当,很容易发生一种时�——春温�
中医认为,春温是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它的发生往往与人体劳作过度,衣食失宜,久病体弱等内在因素有关。多变的气候,常使人体对温热邪气的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即可发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初起虽有类似伤风感冒的表证,但病邪可很快入里,出现里热证。常伴有高热、心烦、口渴、头痛、便秘,全身皮肤黏膜可出现瘀点、瘀斑。病情发展,有的可因热盛动风,出现狂躁、惊厥、四肢抽搐,有的则表现为神昏谵语,精神萎靡,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中医所说的春温,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重型流感、流脑等多种春季常见急性传染病�
春温虽属温热之证,但它却是乘寒而来,因而预防首先应注意料峭的春寒。早春乍暖还寒,须加强保暖,衣服切勿骤减,即所�“春捂”。其次,应多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对寒热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抗病能力,并多接�“日光�”。再次,春天是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活跃之际,人们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到人流集中之处或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春温的播散。对患者要注意隔离,并及时治疗。还有,早春可适食葱、姜、蒜、韭等食物,不但能助春阳生发,其中所含有效成分还有抗菌解毒作用。此外,可以选用板蓝�30克,金银花、野菊花、大青叶、贯众各15克,生甘�6克,水煎服,进行预防�
春季养生助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阳气升发,正是调养五脏的时节。为大家介绍一些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着装适宜 防寒保暖
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气候变化频繁。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根�“春捂秋冻”的原则,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随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尤其要注意保护腿部和关节�
调节饮食 少酸增甘
春为肝气当令,补养五脏应以养肝为先。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功能。春日宜少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宜少吃酸味食品,多吃甜味食品,补益脾胃之气。故春季宜选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富含营养、清淡可口、甘甜少酸。可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忌食酒、生冷等之品,以免助热生火引发痤疮等�
调畅情志 怡养心神
中医认为,肝脏体阴用阳,喜条达。春天阳气上升,肝气旺盛,加之气候干燥,变化无常,容易导致人心情烦躁,所以春天要注意精神调摄,特别要注意“制�”,做到疏泄畅达,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风和日丽的天气,可外出踏青,有利于陶冶情操,使心胸开阔,气血舒畅,面色红润,精神旺盛�
早睡早起 生活规律
《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天应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动,舒展形体。这样可使精力更加充沛,减少困倦,还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老年人来讲,久卧最易伤气,春眠太久,不但会造成新陈代谢功能下降,致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亏损虚弱,筋脉僵硬不舒,还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
运动锻炼 增强体质
春天空气清新,最有利于机体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所以春天多运动锻炼,是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的最佳时机,可使全年疾病减少发生,而且能促进新陈代谢,是减肥轻身的好时节�
推荐阅读
阅读(803) 20-05-31
阅读(1831) 20-05-31
阅读(1566) 20-04-06
阅读(1851) 20-03-31
阅读(1275) 20-03-29
阅读(1233) 20-03-26
阅读(827) 20-03-23
阅读(728) 20-03-22
阅读(544) 20-03-21
阅读(520) 20-03-21
阅读(6114) 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