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痤�,将成为皮肤科研究重点
痤疮,亦�“青春�”�“粉刺”,是常见病,此病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留有疤痕及色素沉着,损坏患者容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痤疮容易复发,需经常服药治疗。目前,西医主要使用雄激素拮抗剂、抗生素、维甲酸类药物等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但是也有较明显毒副作用,如头晕、皮肤干燥、肝功能受损、致畸、骨生成迟缓、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受影响等�
中医更重视整体辨证、内外兼治,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升人体正气,抵抗外邪。因此,中医药治疗痤疮,具有强大优势,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痤疮的中药成为皮肤科医师研究的一个重点,开发见效快、服用方便、无副作用的中成药尤为重要�
近代中医学者对痤疮辨证论治
痤疮在中医学中归�“粉刺”范畴,近代中医学者对痤疮辨证论治,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从风热而论:此种类型外受风邪,肺经蕴热,熏蒸面部而发痤疮。临床表现为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脓包,伴有口渴喜饮、便秘,舌红苔薄黄�
(�)从湿热而论:此种类型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脾胃难以消化,助湿化热,痰湿互结,形成囊肿。临床表现为颜面背部皮肤油腻,皮损红肿疼痛,或有脓胞,伴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腻�
(�)从痰瘀而论:此种类型大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痤疮发于面部,皮损多表现为结节�
(�)从血瘀而论:此种类型肺热内蕴,气血壅滞,血热互结,迁延不愈,久病必瘀,上蒸颜靀临床表现为皮损颜色暗红,以结节、囊肿、瘢痕为主,经久难愈。也有腹胀、便秘等症状�
(�)从冲任而论:痤疮发病除了与风热、湿热、痰瘀、血瘀有关外,另外还有冲任不调型。女子冲任不调,痤疮会随月经同期而发,临床表现为面部及胸背部皮肤油腻,散有多个丘疹、脓包、结节,皮损间杂有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等,舌淡红苔白腻�
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处�
清热化湿、活血解毒方:
蜂房6克,泽泻、紫花、地丁、赤茯苓、赤芍各12克,银花、蒲公英�15克,羌活4克,土贝母、升麻各12克�
益气养血、和营解毒方�
黄芪12克,玄参、党参、当归、贝母各10克,蚤休、银花、赤小豆�15克,丹参、桃仁、升麻各6克�
(以上处方,请在中医师指导下服�)
重视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变化引起脏腑功能的改变,而脏腑功能失调又可引起人体颜面相应部位的疾患,这即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
当人们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活动增强,引起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周围角化、油脂排泄不畅,使痤疮频发�
同时,当人们受到精神刺激、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时,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皮脂腺及毛囊易发生感染,形成痤疮。部分患者皮损又好发于颜面部,影响容貌及交际,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使病情加重、恶化,最终形成瘢痕�
相关阅读
中医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疾病理论和知识,这种知识经过漫长岁月的反复探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的时...[详细]
阅读(761) 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