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相当于每年阳历的5�6�7月,此时炎暑酷热、暑湿交蒸,万物竞长,生机茂盛。人体则心火旺盛,脾胃较弱。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情志应趋势向上向外,精力充沛,但要严守一�“�”字。静神则可宁心,静性可胜燥热。要清静快乐,正如俗话所�“心静自然�”。切勿着急恼怒,免助暑热之邪�
2、作息应晚睡早起。起床后要多活动,使体内阳气及时向外疏泄。但要量力而行,不能过度,强求出汗,防止中暑而且要防止汗出当风,感冒暑气,活动后多饮矿泉水,不能马上贪进冷饮。也不要因汗冷浴,可以洗温水澡,每天1次为宜。起居切忌贪凉、露卧或睡着后风扇吹凉�
3、衣着应单棉衣护身,要护心胸,腰腹,不能赤膊。衣服要勤换,尤其不能湿衣裹身,堵塞汗孔�
4、饮食应消暑清凉之品,如西瓜、冬瓜、苦瓜、绿豆、小豆、乌梅等,不宜过分冰镇和肥甘厚味�
5、药物应补气养阴清暑。夏季炎热,人体气阴消耗较多,药王孙思邈和名医李东垣,都主张以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煎汤代饮。目前市场上,人参、党参已有成品生脉散,可以择用。另外鲜薄荷、鲜荷叶、六一�
夏季养生之情志养生篇
1.夏应“养长”
《黄帝内经》说夏季应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其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人的精神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愉悦,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在精神调养上,中医学认�“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则�“�” 。因为夏日炎炎,往往容易让人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所以夏天更要心情舒畅,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如万物蓬勃生长一样,这就�“夏养�”,因为只有神气充足,人体的机能才旺盛而协调�
2.恬静养神
中医学认�“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黄帝内经》曰: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这样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
夏季养长是养一种生发的状态,多做户外运动,多与人交往,多想积极开朗的事,这样心情才能畅达;�“养静”就是要心情平静,不急不躁,通过自我调理或户外运动等方式把心中之抑郁燥热散发出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心宁而神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