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重在养气 中医养生知识

来源:本站整� 发表时间�2020-03-09 06:42:46 阅读�

  中医认为�“�”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庄�·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都是在强�“�”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中医养生重在养气

  “�”的生成复杂,来源不一,分类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和气化�“�”之为病有气虚、气郁、气滞、气阻等,心气虚、肺气虚,肝郁气滞、肺气阻塞等临床常见。《灵�·口问》对气虚的症状进行过描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

         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鉴于“�”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保健总以养气为首务。清代医家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提出�“养气�”,对养气的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
 

  一少思虑养心�
 

  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现代也可特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病症。《灵�·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人之思虑最易耗伤心气。《灵�·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灵�·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怵惕思虑、喜乐无极、悲哀忧愁、恐惧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响心,而后引发相关脏腑的病变�
 

  二莫嗔怒养肝气
 

  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出现。嗔怒易导致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使血压升高甚则猝死,此即《素�·生气通天论篇》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三薄滋味养胃�
 

  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中医认�“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明确提�“人以胃气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损伤胃气,《素�·痹论》概括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Copyright © 2015-2021 养生� 版权所�       首页 | 养生加盟 | 春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网站地图 |